闪亮人间“织女星”
闪亮人间“织女星”
——从车间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一线纺织女工苏玲
初见苏玲,是在云锦集团的有梭纺织车间。偌大的车间里,一眼望不到头的织机,数以亿计的纱线飞速穿梭晃动,置身其间不到5分钟,便让人有眼花缭乱头晕脑胀之感。然而,此刻一身工装的苏玲,穿行在机台间,专注、轻盈、神采奕奕、光芒般夺人眼眸,举手投足间尽显快乐与庄严。
一个普通的农家姑娘,一个常年坚守在生产一线的纺织女工,一位年轻的基层共产党员,要有怎样的心胸才能够安享和传递这份坚守背后的快乐?今年春,记者走进云锦,寻访一个普通女孩的美丽蜕变……
吃了2个月的馒头当午餐,勤奋的苏玲实现了第一个梦想:顺利转正上岗
苏玲生长在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镇新渠村一个普通农家。2004年6月,为了补贴家用,16岁的苏玲走进云锦集团,成为织布车间的学徒工。
和苏玲一起学习的有40多位学员,只有两台机器可供操作。苏玲和一个叫文婷的女孩同时进厂,比大家晚到了一个月。2个月的学徒期,两个不服输的农家女总是在早上提前进班,晚上六七点钟了还在练操作。两人觉得这样还不够,干脆每天早上买2个馒头带进班,午休时别人都去吃饭了,正好空出机器来练习。
因为晚到一个月,学习量自然比其他人要重。别人学习经纱打结,是按天递增的,第一天练习100个,第二天200个,但是苏玲练习的时候,第一天就需要打500个结,第二天猛增到1000个。她将经纱带回家,坐在门前不停地打,天黑了,就坐在灯下一直打,直到完成师傅规定的任务为止。学徒期结束后,她的双手指头上都缠满了创可贴,但终于也能和其他学员一样顺利通过考核,正式上岗了。
2004年9月,苏玲成为一名挡车工。熟练工一般能看12台织机,值班长安排第一次进班的苏玲看6台织机。可就是这6台织机,也让苏玲手忙脚乱,一天下来,脚底痛得不能动弹,可是织出的布产质量却不高。下班后,苏玲捂着痛脚,一边流泪一边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轻声劝女儿:“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吧!实在不行咱就回来。”这句话激发了苏玲骨子里不服输的倔劲,回想学徒期间的那份坚持,看看周围同事侍弄十几台机子的熟练与轻盈,苏玲在心底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目标:我要超过她们!
苏玲真正从心底里爱上挡车工这份工作,是领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2004年10月7日,苏玲平生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银行存折。拿着这450元的工资存折,苏玲骑着单车欢快地奔回家,把它交给了妈妈。2007年,家里终于盖起了两层的楼房,苏玲的工资存折成为了一笔重要来源。看到家中崭新的楼房,快乐的苏玲工作起来步履更加轻盈。
挡车工是一个需要熟练技术的工作岗位,也是一个常年人手紧缺的地方。而苏玲,则成为了车间主任和车间姐妹们眼里常年救急的“救星”。2009、2010年两年,苏玲被公司送进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全脱产学习,成为常德第一位由企业送进高校委培的农民工大学生。哪怕在求学期间,她的这个身份也没有丝毫改变。
即使做了母亲,成为了无梭车间总质操员,有着党的十八大代表的光环,苏玲对工作的热爱依然如故。总质操员是常白班,不需要像挡车工一样看机台。但是,苏玲似乎总也丢不掉她的“织女”情结,在完成本职的前提下,她成为了随时随地顶替挡车工岗位的义务帮工。对此,苏玲这样表述:“我们织布车间工作很辛苦,看到姐妹们在那里忙得不得了,我真的不好意思一个人提着袋子扬长而去。”
苏玲的这份“不好意思”曾经让人很不解。2013年10月份,苏玲的女儿才9个月大,寄放在乡下的孩子奶奶家,本来每个周末苏玲都要和丈夫去看女儿,却因临时顶班看机台,已经2个星期没有去了。第二天中午,苏玲对师傅张英说,想请半天假回去看望女儿。让师傅意外的是,直到那天下午5点多,苏玲竟然还在车间里。苏玲对张英解释:“又有机台出故障了,车间里这么忙,我真的不好意思开口请假啊!”那天直到很晚,完全排除了机台故障,苏玲才离开。
“老虎机台”是传统纺织行业对易发生故障的有梭织机的称谓,这样的织机不仅影响挡车工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因生产质量低直接影响挡车工的收入。一般的熟练工都避之唯恐不及,可上岗第二年,苏玲就开始了在“老虎机台”上的快乐坚守,而且一守就是五六年。
由最初的照看6台机器忙得满头大汗,到一年后照看20台“老虎机台”气定神闲,苏玲的这份精彩是在看似不经意间练就的。据张英回忆,苏玲来到织布丙班半年后,她发现沉静朴实的苏玲身上有一股倔劲,工作起来很用心也很细致,便有意识地把她调到那些“老虎机台”上,磨练她的技术。大多数挡车工看的织机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朴实的苏玲直到一年后才发现,自己不停地换着位置都是在看别人不愿意看的“老虎机台”。知道真相后她不仅没有怪罪师傅,反而觉得这是练技术的好机会。2年下来,她几乎掌握了车间里每一台“老虎机台”的脾气,能及早预防故障的发生,有时候还能帮助机修工一起排除故障。
“把别人看不活的‘老虎机台’看活了,我觉得特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价值。”从2005年开始,苏玲连续多年获评企业技术标兵和优秀员工。2007年,她夺得常德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纺织竞赛织布冠军,当选“常德市织布挡车技术能手”,2008年,20岁的苏玲捧回全国五一劳模奖章。公司的光荣榜上,戴着大红花的苏玲成了常驻明星。
在公司里,苏玲的节俭是出了名的。10年前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的生活费零用钱加起来只有200元,10年后的今天,月工资收入涨了几倍,一个月的费用还是只有200元。
然而,节俭朴素的苏玲也有奢侈花钱的时候。汶川大地震,只有200元月生活费开支的苏玲捐出了150元;车间一同事妻子患肺癌,苏玲带头捐了数百元。10年间,各种帮困捐助的事常有,每一次苏玲都不会落下。她的想法很简单,比起那些需要捐助的人,自己有稳定的收入,有健康的身体,捐些钱来帮助他人,是理所应当的。
苏玲常年一身工装,很少看到她添置新衣服。不过,2012年秋天,苏玲却狠狠奢侈了一把。从纺织女工到十八大代表,从常德的纺织车间走进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苏玲认为这样的荣耀与喜悦,不属于自己一个人,她要以最美好的形象去参会。在同事和同学的陪同下,苏玲第一次花一千多元买了一件带毛领的漂亮外套。也就是这一次,身在北京的苏玲继续着异于往常的“奢侈”。散会当天,她花费七八百元买了好几百个十八大纪念封,然后一一寄给公司的同事。苏玲的车间姐妹们至今还记得,收到北京寄来的纪念封,她们宝贝一样捧给亲戚邻居们看,如同自己也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一般。
如今,做着总质操员的苏玲,还担负着为公司培训员工的职责。新招进来的挡车工年轻人不多,大都是中年女工。苏玲认为,公司招一名挡车工进来很不容易,自己得想方设法留住她们。班里有一位40多岁的学徒工,因为年龄偏大学习起来很费力。苏玲牺牲自己的产量天天陪她练,不停地鼓励她。现在,这位大龄女工和苏玲带出来的其他20多名学徒一样,都已成为织布车间的生产能手。
工作之余,苏玲坚持每月走访女工公寓、登门拜访员工家庭,及时向车间和公司反映员工想法与要求,促使车间和公司为员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党组织的温暖、企业的关怀传递给每位同事。“看到我周围的人快乐,我就快乐了。”怀揣一颗感恩之心的“织女”苏玲,一如既往地快乐前行着!
(来源:常德晚报)
(作者:魏仙耕)
(编辑:刘 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