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三亭”与“贡士庄”
南宋常德知府袁伸儒,游览德山时,见游人多在乾明寺休息,干扰了僧人修行。为了给游人提供更多的游览之地,减轻乾明寺的压力,于是邀集许太宇,在孤峰岭上建起了楚望、临睨、仰止三座亭子并作记。在德山古文化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袁伸儒是在南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任常德知府的。他在当时看到,一些官员带着家眷及好友一大群来德山游览,就在乾明寺休息,而且他们住在寺里,吃饭不给钱,要用什么东西就找寺里索要,稍有怠慢就说要向上面汇报,弄得寺里不胜干扰,僧人也不得安宁,更谈不上修行做佛事。袁伸儒认为“有胜地不可不至也,至其地而蒙患于寺,不可也。”德山胜地不可不去游览,但到了那里,给乾明寺带来麻烦就不应该了。
有鉴于此,袁伸儒即邀了太守许公,共同捐资,在德山孤峰岭上善卷坛之西的旧址复建起了“楚望亭”,另外还兴建临睨亭和仰止亭,并为三亭作记。
在善德精神的熏陶下,袁伸儒还在常德首建“贡士庄”。贡士,是古代向最高统治者荐举人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中,生员(秀才)一般是隶属于本府、州、县学的,若考选升入京师中,国子监读书的,则不再是本府、州、县学的学员,而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贡生上京考试,食宿自理,不少人有困难。袁伸儒把历年来籍没入官府的不当之田地,交由学官经营,其收入用来资助本地和外来过境的贡生。可惜,袁公的这一善举后来没有继承,在300年后,即《嘉靖常德府志》修撰时,贡士庄之田“今已被民隐占。惟丘角数目并四存于本府学碑后,但字迹模糊欠明”。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德 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