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德山“三亭”
在历史上,德山有“一坛三亭楚”,一坛即善卷坛,三亭是指楚望亭、 临睨亭、 仰止亭。
《清嘉庆常德府志》记曰:“楚望亭原在枉山陬(指一个角落),后移建善卷坛西。”“临睨(nì读立)亭、仰止亭,俱在善卷坛上,后圮(pǐ读皮,意倒塌毁废)。”
从以上记载看,这三个亭子的位置均在善卷坛附近,可以说是古代善卷坛的配套设施。只要明白善卷坛的位置,便可测定三亭的大体方位,今修复三亭可以此为参考。
这三个亭子始建何年?旧志无记。但以刘禹锡的《楚望赋》看,楚望亭可能在唐代便有了。宋·周必大“尝登楚望,仰止先贤,有《楚望亭》诗二首,郡人士刻石以碑传”之记载,可以看出,宋代楚望亭、仰止亭犹存。而较为完整的“三亭”记载,则见于南宋常德知府袁申儒(1228—1233)撰写的《楚望、临睨、仰止三亭记》。该文说楚望亭是“申儒与太守许公捐金,俾主僧介山之中,度地于善卷坛之西,夷坡砻石,以亭其上,匾‘楚望’旧亭。”这就是说,是袁申儒将楚望亭(此前曾名“云深亭”)从枉山的一角“移建善卷坛西”的。袁申儒在该文中又说:“善卷坛前,临江泊崖,别为亭,名‘临睨’。善卷坛云深之间,又为亭,名‘仰止’,而行有憩。”该文还说,因为有了“三亭分列,地异景殊,……游子步履不疲于过劳,而亦有以求逸。”由此可见,“三亭一坛”互相配套,亦是古代德山方便游客览胜休憩的旅游设施。
《清嘉庆常德府志·山川考》记说“三亭”是在“明季毁于兵燹”之祸。
袁申儒著《楚望、临睨、仰止三亭记》全文收录在《清光绪德山志补》之中。
(作者:傅启芳)
(编辑:刘 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