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德山:道教福地与屈原灵感之源
常德德山,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和灵性。它不仅是道教第五十三福地,还与屈原的《九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德山,又称善德山,这个名字是由尧帝赐予的,是江南地区著名的福地之一。
四千二百年前,德山出了个叫善卷先生的人。他以德施教,开启了民智,使得这片土地成为净土。当时的尧、舜、禹三代领袖都来向他求教,讨论以德治国的方略。尧和禹都拜他为师,而舜则欲将天下禅让给他,但善卷先生却选择了隐居。这种以德开山的传奇故事,使得“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谣广为流传。
如今,善德观的重建,让后人得以窥见当年的风采。善卷钓台、善卷书院、善卷坛、善卷亭、善卷洞、仰止亭、临睨亭、楚望亭等遗迹,都是为了纪念善卷先生而留下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人们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方,如善卷院、善卷古城、善卷路、善卷书屋、善卷花园、尊德天城等。
德山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的福地,更是一个修善行德的地方。《太上感应篇》中提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想要成为天仙,需要完成一千三百件善事;想要成为地仙,需要完成三百件善事。积德行善,是修道成仙的一种方式。
德山的神秘与灵性,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更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和向往。每当站在德山上,望着远处的山峦和云雾缭绕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德山,真的是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地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