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宣鉴的“棒喝”禅风
德山宣鉴,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市)人,生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享年84岁。他20岁时出家,研习北禅,经常向僧众宣讲《金刚经》。因此德山在很年轻时就得了个绰号,叫“周金刚”。
唐朝时佛法分为南北二宗,北宗信奉渐修,南宗崇尚顿悟。宣鉴禅师原本修行北方佛法,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宣鉴听说南方禅门也以《金刚经》为教本,而且法度十分兴盛,心里很不服气,说:“出家人经过千劫万难学佛的威仪举止,尚不得成佛,南方的魔子们竟敢狂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于是他发誓南下挑战,与他们一论高下。他挑了自己研习《金刚经》所得的心得体会100卷《青龙疏抄》,不畏路途艰险,出川东下。
宣鉴禅师画像
宣鉴到了湖南与当地高僧斗法,他屡斗屡败,这才认识自己对于佛法的修为还远远不够,他一把火烧掉自己所著的《青龙疏抄》。宣鉴得到澧阳崇信法师的开示而悟道。唐宣时,时任朗州刺史的薛廷望重修建于唐初的德山精舍,改名“古德禅院”,延请宣鉴担任住持。
德山宣鉴对于佛法的宣讲,常用“呵佛骂祖”与“棒喝的方式”。真正地改革了佛教,对后世禅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学者认为,德山宣鉴的强调自我,是中国最早的人文精神。在距今1000多年的唐代,德山宣鉴即有“不拜偶像,注重自我”的意识,实在难能可贵。这种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比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精神”早了好几百年。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德山宣鉴的实践,不仅令佛教禅风耳目一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份宝贵遗产。
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德山宣鉴禅师圆寂,唐懿宗赐其“见性禅师”谥号。德山宣鉴在中国佛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他的影响之下,德海、绍晏、慧远等历代高僧大德住持德山,将他的思想发扬光大。
(周莫龙 整理)
(编辑:刘 杰)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