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服务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常德经开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2022年,常德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站在新的起点,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当做基础性、长期性的战略举措,聚焦园区短板弱项和企业经营堵点难点,破瓶颈、优服务、转作风,细化工作举措、做优服务平台,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五好”园区建设。现将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如下:
一、做优服务平台,畅通政企对话沟通渠道
1、做优党建引领服务平台。工委管委顶层设计,将党委建立在产业链,创新服务方式,组建“产链党委、产链商会”,有效提升服务针对性和精准度。全面摸排掌握园区企业分布情况,根据企业分布划分装备制造、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电力电子四大主导产业,涵盖园区企业185家,大中型企业覆盖率达95%,形成产业集聚和抱团发展态势,为集中力量和资源开展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分链组建,全面覆盖”的原则,组建装备制造、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电力电子4个产链党委,覆盖园区109个党组织1000多名党员。由园区处级党员领导担任产链党委书记,园区党员干部和商会会长担任副书记,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服务专员和招商专员,实行合署办公,增强链上企业发展凝聚力。
2、做优政企对话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企面对面”暨重点企业纾困增效活动,定期收集企业困难问题,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各联企干部,坚持一个问题、一套班子、一项对策,精准把脉、精准施策,逐一跟进解决奖补兑现、要素配套、项目推进等问题,明确责任、限期办结。坚守契约精神,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全面梳理近五年招商引资合同,克服财政吃紧的客观困难,全年共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3.27亿元,推动履约兑现,营造重约、履约的诚信经营氛围。与此同时,工委管委主要领导定期举办“晚茶会”,按照产业链分类,搭建政企沟通对接平台,面对面听企业需求,心贴心与企业交流,实打实为企业解忧。碰撞出了思想火花,凝聚起了发展共识。
3、做优干部联企服务平台。深入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百名干部联百企行动,选派380名干部下沉到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一线,坚持简单问题解决在现场一线,复杂问题带回研判,明确责任单位、解决时限、专人回访,共协调解决涉企涉项问题400余个。在此基础上,将“送解优”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制定并出台了《常德经开区企业服务专员管理办法》,切实加强企业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发挥企业服务专员作用。选派近269名干部对269家企业实行在职终身服务制,岗位职务调整的,联系服务的企业随人调整,因人员离岗、退职或退休,由继任人员或后备干部递补。不仅明确了企业服务专员的主要职责、工作要求,还明确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纳入绩效管理,推行“马上就办、保姆式服务”和“一线工作法”,实行项目建设“代办员、专管员”制度,有效强化了干部服务企业的责任。
二、做优政策落实,精准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1、强化日常监督和作风建设,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了《常德经开区深化作风建设护航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每条产业链选取2家企业设立营商环境作风建设观察点,选取产发、税务等7个涉企职能部门设立作风监测点,聘请观察员进行动态监测,开设投诉举报专线电话,重点整治服务企业过程中出现的涉企检查频繁、服务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出台了《常德经开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和《关于优化工业企业服务的十条要求》,紧盯监管执法、中介服务、项目建设环境等领域,全面推进“问题大起底、作风大整治、效能大提升”。下发了《经开区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杜绝随意检查、选择性检查、重复检查、频繁检查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有效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等问题。同时,还深入开展清廉大厅、清廉企业等清廉单元建设,引导机关单位、职能部门对照“7条禁令、20个不准”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严明作风纪律护航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廉洁建设和内控监督,大力构建经开区营商环境“亲清”生态。
2、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现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及时协调解决园区企业的生活物资保障和人员管控的同时,及时收集园区企业有关疫情防控等个性化困难与问题,并协调相关部门迅速解决,对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人员管控、物流运输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做到了分工明确、反应迅速、流程规范,将防控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在疫情防控优化十条出台后,率先谋划、统筹推进企业运营和复工复产工作,持续开展“送解优”活动、执行“一企一策”工作机制,由工委管委分管负责人带头对全区26个重点项目和221家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全力保障供水厂、电厂、大型超市等涉及民生保供的企业正常营业,重点保障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企业开工运行、扩大产能。与此同时,创新建立复工复产“一张项目清单、一张企业清单、一张服务清单”的“三个清单”工作机制,确保复工复产工作有序开展。在确保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的同时,及时恢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
3、做实政策落地和金融支持,精准助力企业脱困解难。惠企政策落实方面,在为159家租赁标准化厂房企业减免租金652.48万元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区177户纳税人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12.23亿元,退税规模居全市第一;413户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金额1.2亿元,享受率达99%以上;6521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享受阶段性免征增值税1283.04万元;享受扩围后的“六税两费”优惠政策纳税人共499户,退税334.15万元,此四项新政惠及经开区内7608户次纳税人,享受退缓税费优惠12.42亿元。企业融资支持方面,在筛查分析收集到的企业问题基础上,针对反映较为集中的掌握信贷信息不准确、信息不对称等金融问题,开展精细化政策指引服务。编发了《“金融入园惠企”信贷产品汇编》手册资料400余份,支持园区企业通过信贷产品获取融资,开展“入园惠企”、“行长结对服务中小企业”等融资对接活动,促进银企深度对接。今年来,协调金融机构为辖区内企业提供贷款30.03亿元;分类施策破解融资瓶颈,推动“科技担保贷”“知识价值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提质扩面,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科技担保贷”经开区入池金额700万元,资金池余额320万,目前为园区6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担保贷款余额2369.6万元;“知识价值信用贷”经开区入池金额500万元。经开区有28家企业贷款到位,共计获得贷款6874.5万元;为大度新材等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7332.5万元。
三、做优服务模式,有效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1、推行审批服务“一窗通”。对现有区政务大厅进行提质改造,增加了综合、工商、公安、医保、燃气、自来水、有线电视等7个窗口,新入驻事项29个;配备了办件一体机、叫号机、好差评平板。全面梳理大厅可办事项,编制服务指南,并对窗口充分放权赋权。为方便企业和群众,打造一站式审批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打下了硬件基础。着眼标准化梳理,办事流程简化。依托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按照“三化”标准,全面梳理我区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形成“一张清单、一个流程、一次表单、一次告知”。全力推进“一窗受理”改革,线下,在行政审批区域设置了前台综合受理区、后台分类审批区和综合出件区,做到受理、审批、发证三分离,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审批模式;设立“一业一证”、“一件事”主题服务、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办理“三合一”的“一窗受理”服务区,初步实现“进一个门、跑一个窗、办多项事”,减少了群众跑腿次数,提升了服务效能。目前,已设置综合受理窗口13个、综合发证窗口13个,统出件窗口日均办件量300多个。今年,全区共在平台办件8879件,网上办件率达71.72%,主动评价率达84.87%。
2、推行重点事项“帮代办”。按照“服务意识强、专业本领高、工作作风硬”的标准,充实帮办代办人员,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帮办代办服务网络,实行延时、错时、预约、上门“四服务”,为全区企业群众提供事前全方位引导咨询,事中全过程帮办代办和事后全覆盖回访的“店小二”式服务。全年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000余次。在此基础上,政务服务服务中心还大力打造“一站一品”品牌特色,打造政务服务新亮点,目前全区29个村社都建立了阵地,以“贴心帮”、“亲友团”、“五朵金花”等为品牌并设计了各自的品牌logo,集成服务要素,推出重点服务事项,提升服务效能,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专门服务的“解难小分队”等特色品牌。
3、推行便民服务“自助办”。一是针对与企业群众关系密切的服务事项,安装了首台“最多跑一次”自助服务终端机,可提供企业名称查重、设立申报等服务,个体及企业在办理登记时均可以申请自助打印营业执照;还推行可公章刻制政府购买业务,免费刻制公章共776套,为群众节省31万余元;二是为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取、下班时间没处取”的难题,在政务服务大厅一楼服务区设置“政务e家”24小时自助取件柜,让办事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领取,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梧桐茂兮,凤凰来栖。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开区将进一步拓展营商环境的外延和内涵,补齐工作短板,提升服务效能,全力以赴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向深入,让营商环境优化成为经开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和最深厚的土壤。
(作者:李先明)
(编辑:丁才梅)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