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委书记周运来、管委会主任向绪彦在湖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12月23日,湖南日报“三湘论坛”刊发了常德经开区专版,描绘了我区“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千亿园区”的宏伟蓝图,反映了我区在规模工业产值、规模工业税收、标准化厂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新成果。工委书记周运来、管委会主任向绪彦分别发表了署名文章《瞄准千亿园区 谋求跨越发展》、《对开发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认识》,介绍了2014年市委一号文件对经开区二次创业的大力支持,指出了经开区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强调了经开区要进一步适应发展形势,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
瞄准千亿目标 谋求跨越发展
周运来
去年,常德市委、市政府提出“新常德·新创业”的总要求,并开始实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1115”工程,其中的第二个“1”就是要把常德经开区建设成为1个千亿产业园区;今年,常德市委“一号文件”《关于支持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千亿园区的若干意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支持、环境优化等方面给予了常德经开区极大的支持;同时,“三大战役”之园区攻坚战,也在常德全面打响。
这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为常德经开区的新一轮发展安装了新引擎,添加了助推剂。为此,常德经开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积极把握好机遇,推进二次创业,实现千亿园区新跨越。
一、准确把握“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千亿园区”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理解二次创业的深刻内涵。所谓“二次创业”,即不同于初次创业的园区空间规划扩张和招商引资项目引进,重点应该放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和构建园区创新体系上。二次创业,就是要走“产城互动”的路子,在园区打造若干具有复合功能的城区综合服务组团,改善城区环境和形象,进一步提升产业资源集聚能力,加快建设开发区成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现代化城区。
另一方面,我们要合理确定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经过20余年的发展,常德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应当看到,我们还面临着总量不大、效益不高、城市功能配套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制定了2014-2017年发展目标:技工贸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分别增长20%、25%、30%、35%以上。2014-2017年;技工贸总年收入分别达到460亿元、600亿元、780亿元、1000亿元。通过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千亿园区,争取在全市率先打赢园区攻坚战役,率先实现“1115”工程企业发展目标,率先提升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基本建成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科学选择“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千亿园区”的发展路径
建设千亿园区的指导思想,客观实际,切实可行;建设千亿园区的奋斗目标,充满希望,振奋人心;建设千亿园区的任务艰巨,路漫漫兮,竭尽全力。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引进增量与做大存量并重,把经开区建设成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引进增量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围绕大型央企、国企、国内和行业500强企业,特别是紧盯在谈的新型材料、中国南车、银泰汽车等重大项目,争取早日签约落户。做大存量主要是对金帛化纤、大汉汽车、金天钛业、武陵酒等现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开拓市场、转型升级,使它们加快发展壮大成50亿元企业。
(二)坚持理顺管理体制和创新运行机制并重,把经开区建设成改革创新的试验区。按照市委“一号文件”的要求,规划、住建、环保等10家市直驻区部门已经下放经开区管理权限,我们要有用好权、管好事的决心,加强业务学习,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切实履行好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责。同时,坚持精简高效、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管委会机关内部机构改革和人事改革。
(三)坚持城市扩容提质和完善功能并重,把经开区建设成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区。拉开“一轴一核、一环一带、东西两片”协调发展的空间骨架。一轴,就是以临枫路为主轴,两厢建成以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区;一核,就是把东起东风河、西至枉水河、南到常张高速、北抵沅江的区域建成经开区核心城区;一环,就是将德山大道、桃林路、尚德路连通,形成一条区内的人流、物流快速环线;一带,就是建设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现代都市景观为一体的沅江风光带;东西两片,就是沿樟桥路东西两边延伸,合理布局工业项目,建成两大产业发展片区。
(四)坚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并重,把经开区建设成城乡统筹的先行区。在高度重视工业和重点抓好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社会民生事业方面的投入力度,实施完美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形成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让广大群众共享开发建设成果,分享改革发展红利。
三、着力突出“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千亿园区”的发展重点
(一)要突出项目建设。围绕装备制造、电子及新材料、食品、纺织、林纸和生物医药等现有产业精心策划包装一批项目,重点向大型央企国企、战略投资者推介。集中精兵强将,集中精力,重点紧盯中联重卡、新型材料、中国南车等在谈重大项目,力争尽快签约一批项目。着力突破土地、征拆和资金等瓶颈难点,早日建成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完成集中征拆3000亩土地,融资上实现重大进展,保障落地开工建设一批项目。
(二)要突出产业培育。重点把装备制造、电子和新材料、食品等三个产业做大做强,引导培育成百亿产业集群。依托三一重工、中联液压、大汉汽车等骨干企业,配套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快速提升装备制造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加快引进新型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汉能太阳能光伏项目,大力推进中锂新材料、金天钛业扩能,引导金帛化纤与海利化工实现战略合作,迅速壮大电子和新材料产业集群;加紧推进金健米业、武陵德山两酒、惠生肉业等龙头企业的成长,重点推进武陵酒异地改造工程建设,实现金健米业的整合加速发展。
(三)要突出功能配套。进一步加强经开区与区外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加快尚德路、德山大道南延段、经十六路等道路建设,确保姚湖公园、德山港千吨级码头、防洪堤二期、高速公路出入口改线工程明年竣工,投入使用。紧抓国家实施棚改的政策机遇,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把沅水二桥西片区打造成德山的商业、居住、休闲、娱乐中心。推进东风河片区开发,坚持经济、生态、集约、高效的开发原则,把这一片区作为德山门户与活力商区来打造。
(四)要突出改革创新。在市直驻区部门管理审批权限下放的基础上,对管委会机关内部机构进行全盘整合,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深化绩效考核,通过改革创新,全面激发工作活力和发展动力。
美好的蓝图已经展现,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出色答卷,为实现中国梦的常德经开区篇章而不断奋斗!
对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认识
向绪彦
为促进国家级经开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国家级经开区要在发展理念等方面加快转型,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笔者以为,后发达地区的国家级经开区,要在新一轮发展中跟上步伐,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之路。
一、适应发展形势,加快园区转型升级
经开区应该是一个地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集中利用区位、资金、技术及行政等各类资源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1、发展定位从单一工业园区向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城区转型升级。经开区创业初期,大都是在主城区周边划定区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发展工业。现阶段,经开区重点应该放在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和构建园区创新体系上,走产城互动的路子,在园区打造若干具有复合功能的城区综合服务组团,进一步提升产业资源集聚能力,加快建设成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现代化城区。
2、产业布局从简单加工制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项目的布局和培育中,经开区要把握提质增效升级要求,依托本地区的产业基础和产品、资源等比较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和优势主导产业,提高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既要协调发展加工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又要推进研发、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而且,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园区当地实际,合理选择重点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
3、发展环境从单纯硬环境配套向软环境优化转型升级。发展是经开区的第一要务,环境是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国务院发文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经开区正经历初次创业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向营商环境优势转型发展。经开区要主动适应转型升级要求,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公正和谐的企业生产环境和公平有序的建设施工环境。
二、增强发展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是经开区发展的动力之源。一个开发区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取决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发方式等方面的持续创新。可以这么说,创新于经开区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1、管理体制创新。按照“授全权、负全责”的原则,明确经开区的主体地位,赋予经开区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使相应的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并建立独立的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同时,坚持精简集中、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开发区管理体制,促进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成果向园区集聚。
2、内部运行机制创新。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建立精简、高效、统一的运行机制。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推行聘任制、雇员制等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深化岗位薪酬和绩效工资改革。
3、开发方式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立集融资、建设、开发为一体的园区开发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融资开发建设步伐。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合作,争取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公用事业项目和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等方面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在经开区建设以标准化厂房为载体的专业园区,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及海外留学人员携带项目进入园区创业。
三、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民生改善
发展经济的目的在改善民生。经开区应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并重的发展要求,加大对社会民生事业方面的投入力度,让广大群众共享开发建设成果。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经开区范围内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实施完美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努力形成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贯彻“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方针,发挥经开区辐射带动作用,管理好管辖区域内的未开发农村地区,提高未开发地区新农村建设水平。
2、落实社会保障。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就业、政府向园区企业采购物业服务岗位推荐就业、安排公益性岗位定向就业等多种方式,做好城镇居民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强公租房供应,加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与供给的保障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要求,逐步扩大受益范围。
3、引导农民变市民。组织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向失地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支持,鼓励其自主创业。制定被拆迁农民公寓式安置或货币化安置的优惠政策,鼓励其进城购买商品房。逐步引导农民从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向市民转变。
(来源:湖南日报)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