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经开区“去行政化”激发内生动力
当前,各地开发区实行行政化管理和运行的诸多弊端逐渐体现,行政化管理模式下,干部遇到棘手的事,习惯于找领导,依着规矩和惯例行事,害怕承担责任,不能也不敢创新。
此外,随着管辖范围的扩大,开发区已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功能区,承担经济社会方面的事务日渐增多,人员也随之明显增多,机构明显庞大,工作职责基本跟一个区县政府相同,由于承担过多非经济性职责,开发区传统效率优势损耗严重,服务效率降低的弊端日趋显现。此外,省、市给开发区核定的编制及领导职位都非常有限,导致开发区干部的正常晋升通道狭窄,根本比不上区县,开发区靠政治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很难。另一方面,在行政级别下,干部职工的待遇主要以行政级别论高低,业务知识、工作水平、干事能力退居其次,导致一心“谋官位”的多,真心干实事的少,也严重影响了开发区的发展。
基于以上原因,常德经开区进行了改革创新,以“去行政化”激发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新常态下,开发区需要由过去的靠“三拼”(拼资源、拼优惠、拼政策)转为靠“新三比”,即比政府职能的转换、比社会发展主体和市场主体的活力、比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环境。这几年,常德经开区到省内外的一些先进开发区学习考察调研,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发展比较好的开发区必然体制活、机制新、活力足。近几年,常德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尝试,为“去行政化”打下了基础。常德市委明确,要把经开区建设成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开发区是“特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开发建设的活力,只要不违反法律政策的,都可以先行先试。近年来,常德经开区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先后进行了机构整合,实行了公车、绩效等“去行政化”尝试性改革,2016年还在选人用人上大胆实行了竞争上岗。目前开发区体制内干部对改革的适应性越来越强,体制外的雇员由于没有 “身份”,传统的职务晋升不现实,开发区“去行政化”也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接下来,常德经开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去行政化”。一是思想观念“换脑子”。在与市直部门处理关系时,不要有副厅级单位的想法和架子,要处处以服务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的法治环境和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二是机构人事“动刀子”。“去行政化”改革,就必须打破行政惯性,痛下狠心,大刀阔斧进行机构人事制度改革。三是档案工资“进柜子”。进一步完善与市场接轨的绩效薪酬分配体系,在开发区工作的干部,原有人事、工资等档案一律封存,锁进“柜子”(调出开发区时再起作用),全部实行岗位绩效薪酬,实行严格考核,与工作岗位充分结合、与工作实绩紧密挂钩,通过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淡化行政机关的诱惑力,激励干部上经济一线,到公司工作,让各类人才得到的回报与付出、成果和贡献成正比。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杨丙武)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