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的初心使命:4.我为“中国制造”出份力——宋奇峰
人物档案:宋奇峰,46岁,湖南云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纺纱分公司机电车间主任,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
报告语录:参加工作28年来,我从一个毛毛糙糙只会用扳手钳子的维修工,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能画图纸能改洋机器的工程师,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岗位再普通,都不能放弃梦想;位置再卑小,都不能忘记自己也是祖国的脊梁;党徽再轻,都不能忽略她的分量!
1991年高考的失利,让一向不服输的宋奇峰很受打击。那个年代的工人后代,读不好书就只有两条路:一是在家里待业,一是出去打工。
“要靠双手改变命运!”宋奇峰暗暗告诫自己。他应聘到原常德棉纺织厂成为一名织布车间设备维修工。两年后,他通过成人教育,取得了大专文凭;3年后,他通过厂内电工招聘考试,开始从事强电机械维护。做强电机械维护,首先要弄懂内部构造,当时的设备没有电路图,他就自己画,无数个夜晚挑灯夜战,直到把全车间的电路图全部画了出来。
在大型设备依靠进口的上个世纪90年代,维修也都靠“洋师傅”。宋奇峰清晰地记得,公司从德国引进清钢联纺织生产线,这套自动化生产线由24台各类设备组成,是纺纱流程的第一道工序,对纤维进行梳理和成型。为做好这套设备的安装调试,公司聘请了德国专家马克,并安排3个新工对专家的工作生活给予最高规格的服务。“一个背电风扇,一个端茶水,还有一个我,专门给专家背椅子。”宋奇峰说,殷勤的服务并没有换来好感,因为文化差异,跟班没有学到多少实用技术,专家认为用户只需要使用,维护交给他们,甚至明确说“中国人没有这个能力”。
宋奇峰心里憋着一口气——要拿下这台机器,为中国人争气!然而,专家一走,各式各样的设备故障铺天盖地地涌来,公司生产陷入混乱。清钢联纺织整机是整体进口设备,外国人实行了知识保护,核心部位没有图纸资料,操作手册还是英文版本。
怎么办?没有退路!宋奇峰硬着头皮迎难而上。要想做好维修工作,就必须弄懂原理;没有资料就自己翻译,没有图纸就自己画。那段时间,只要清钢联一关车,他就搬个板凳来到车间,在元件众多、密如蛛网的线路中苦苦寻觅。为求证一条极其简单的线路,常常通宵达旦……8个月时间,他画了一尺多厚的图纸,整理出5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终于揭开了这台机器大脑变频器、电脑板的神秘面纱,攻克了维修的核心难题。这不仅保障了公司正常运转,而且每年节省维护费用30多万元。
全国这么多购买设备的企业,为什么只有这一家从未提出过设备维修协助的申请?几年之后,专家马克带着巨大的疑惑来到常德。当得知常德公司能处理所有问题,尤其是看到宋奇峰改造过的抓棉机后露出的敬佩表情,宋奇峰说,这让他第一次感觉自己就是“大国工匠”的一份子,是“中国制造”的一份子,是中国梦的一份子……
(来源:中共常德市委主题教育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