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20-12-25 10:00 来源:常德经开区
阅读次数:
字号:【

为加强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部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责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湖南新中元会计师事务所受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委托,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9〕10号)等文件精神,对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常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扩建产业扶贫专项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形成本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湖南省紧紧围绕落实“五个一批”中“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的文件精神,确定了“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思路。

2018年,常德市脱贫攻坚大会战指挥部出台了《关于2018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应坚持“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路子,把产业项目、龙头企业、能人对接到贫困户头上,通过委托帮扶等多样化的帮扶方式,鼓励企业等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贫困户参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组织程度,实现脱贫致富。

为逐步改善本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户收入,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完善2019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管理的意见>》(湘农联〔2019〕51号)和《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入库的批复》(德扶领发〔2020〕2号),设立了2020年常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扩建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2.项目主要内容及实施情况

该项目采用委托帮扶的方式,对常德市常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常安公司)投入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由市常安公司对常安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期进行固定分红,达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不返贫的目的。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农办)作为项目管理单位,以国有股份投资者身份与市常安公司签订了《扶贫产业项目委托帮扶协议书》,明确将产业扶贫资金40.00万元作为股本投入到市常安公司进行生产经营,其中32.00万元作为委托帮扶的本金,8.00万元用于产业服务管理费用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帮扶期限5年,自2020年起至2024年止,每年9月30日前支付签约贫困人口不低于扶贫资金40.00万元8%的保底红利。

从现场查看的情况来看,严格履行了项目申报、审批和公示程序,按约兑现了贫困户分红款。根据市常安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利润89.25万元、108.00万元、281.99万元,生产经营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

3.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2020年年初,区财政预算安排40.00万元。2020年6月,以财政直接支付的方式,下拨给市常安公司产业扶贫资金40.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市常安公司账面反映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厂房扩建支出36.80万元和兑现贫困人口分红款3.20万元,到位资金使用率100%。

(二)项目绩效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强和规范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提升贫困人口产业覆盖率和组织化程度,确保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帮扶130人及以上,使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的预期目标。

 2.2020年度具体目标

(1)由区农办与市常安公司签订《产业扶贫项目合同》,市常安公司制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作为产业扶贫项目管理的依据。

(2)对经开区常安社区建档立卡的130名贫困人口100%实现产业扶贫帮扶。

(3)市常安公司根据樟木桥街道扶贫办提供的帮扶贫困人口花名册,与贫困户签订《产业扶贫到户帮扶协议》,明确产业扶贫的方式和期限、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合同签订率达100%;

(4)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正确反映年度收益情况,为确保给贫困户的分红款达到同股同利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5)产业扶贫项目及时兑现当年给贫困户的分红款不低于财政投资资金8%的比例,兑现到户率达100%;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全年总收入3.20万元;

(6)政策知晓率100%;

(7)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绩效评价目的

全面了解项目预算资金安排情况、资金使用合规性、项目管理过程,评价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效益实现程度,总结经验和做法,提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为后续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2.绩效评价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的对象为2020年常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扩建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涵盖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止的所有项目资金及管理情况。评价范围包括项目决策、资金管理、资金使用、项目组织实施、实现的产出和取得的效益情况。本次评价类型为事后评价。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

1.评价原则

本次绩效评价遵循科学公正、统筹兼顾、激励约束、公开透明的原则。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该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财政部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号)为基础,结合项目自身特点,总分设定为100 分,其中决策18分、过程22分、产出32分、效益28分。

3.绩效评价方法

本次绩效评价选用的主要评价方法为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及公众评判法。

(1)比较法。评价实际的产出与目标的对比情况,社会效益是否明显,群众是否满意等情况。

(2)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3)公众评判法。通过公众问卷调查,对项目产生的效果进行评判,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对项目主管单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项目实施的产出和效果。

4.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计划标准。计划标准主要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等规定的有关标准。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我所接受经开区财政局的委托后,成立了专项绩效评价小组,于7月中旬开始了解项目情况,起草绩效评价实施方案,8月上旬进行了现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结合被评价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听取情况介绍、收集并核实相关资料、检查财务会计记录等程序,对樟木桥街道常安社区11户贫困户进行了实地核查,发放社会调查问卷,综合分析并参考项目主管单位的绩效自评表后形成评价结论。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经综合评价,该项目得分92分,评价等级为“优”,扣(得)分明细如下:

(一)决策总分18分,实得13分,扣5分。扣分明细:

绩效目标细化、量化不够。

(二)过程总分22分,实得22分,扣0分。

(三)产出总分32分,实得29分,扣3分。扣分明细:政策宣传知晓率未达绩效目标。

(四)效益总分28分,实得28分,扣0分。

详见附件“1”:绩效评价指标评分表。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1.项目立项

该项目立项符合产业扶贫项目相关政策,是加快民生改善的迫切需要,立项依据充分,通过组织召开居支两委会和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贫困户意见,并公示公开,立项程序规范。

2.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符合客观实际,与实际工作相关,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但绩效指标细化不够。

3.资金投入

项目预算与资金内容相匹配,预算编制科学,资金分配合理。

(二)项目过程情况

1.资金管理情况

(1)资金到位率

该项目预算安排40.00万元,实际到位40.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2)预算执行率

截至绩效评价日止,项目资金实际支出40.00万元,预算执行率100.00%。

(3)资金使用合规性

资金拨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拨付手续齐全,未发现有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2.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1)管理制度健全性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管理单位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制度健全且合法、合规、完整。

(2)制度执行有效性

该项目按《湖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实施方案》《产业项目帮扶合同》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等资料齐全并及时归档,人员条件、信息支撑等落实到位。

(三)项目产出情况

1.区农办已与市常安公司签订了《扶贫产业项目委托帮扶协议书》,市常安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共同作为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管理的依据。目标完成率100%;

2.根据《扶贫产业项目委托帮扶协议书》,确定经开区樟木桥街道33户130名贫困人口为产业扶贫项目的帮扶对象。目标完成率100%。

3.市常安公司与33户贫困户签定了《产业扶贫到户帮扶合同》,合同明确2020年至2024年5年期间市常安公司对签约贫困户给予贫困人口每人每年246元的保底分红,合同签订率100%。目标完成率100%;

4.市常安公司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能完整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目标完成率100%;

5.市常安公司按樟木桥街道扶贫办提供的贫困人口花名册,按每人246元的标准于2020年6月发放了2020年度130名签约帮扶贫困人口的分红款3.20万元,已达到产业扶贫资金40.00万元的8%,分红款按户打入帮扶贫困户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卡内;带动增加贫困人口全年总收入3.20万元。目标完成率100%。

6.根据现场走访的情况,有1名贫困人口对该项目的扶贫政策不明晰。目标未完成。

(四)项目效益情况

1.社会效益

(1)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人口的关怀。政府安排专门资金进行产业扶贫,使贫困人口从中得到持续稳定的收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2)及时兑现了产业扶贫合同。2020年6月按约支付了已签约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分红款3.20万元,体现产业扶贫的效果。

(3)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通过资金入股的分配方式,与贫困户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2.可持续影响

项目管理机构和人员较为稳定,项目管理机制具备可持续性。

3.满意度

通过对11户贫困户的问卷调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 98.45%。目标完成率100%。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1.运用产业扶贫模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通过采取“政府出资、公司搭台、贫困户受益”的运行模式,把贫困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带入组织化生产体系和利益分配链条,使贫困户共获得3.20万元的年收益,130人每年直接参与固定收益分红,实现精准脱贫。

2.严格项目立项。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组织驻社工作队员、社区居支两委、贫困户代表、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对拟立项的项目进行投票表决,按先急后缓、突出效益的原则,科学选定项目。

3.严格实行扶贫信息公示制度。整个项目过程均在社区宣传栏进行公示,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和“人情工程”,保障了居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年初预算绩效目标设置细化、量化不够。项目管理单位设置的年初预算绩效指标中仅有“资产入股贫困人口总数”,缺少“合同签订率”等绩效指标,不便于对项目进行绩效管理。

主要原因为:绩效管理意识欠缺,对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理解不够。

2、政策知晓率未达绩效目标。根据现场查看的情况来看,帮扶干部对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做得不够,有1名贫困人口对该扶贫项目的有关政策不清楚。

主要原因为:政策宣传欠到位。

六、相关建议

(一)细化、量化绩效目标

申报资金预算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对绩效目标进行具体细化,确保绩效目标指向明确、合理可行,便于后期进行绩效目标管理。

(二)加强政策宣传

要通过逐户走访贫困群众等多样化形式,全方位、全覆盖宣传好、解读好各项扶贫政策,确保贫困群众知晓相关政策,提高积极性,实现脱贫致富。

 

 

                                                                                                                       湖南新中元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2020年8月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