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鸿通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拟审批公示

2021-09-09 11:28 来源:常德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
阅读次数:
字号:【


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常德鸿通加油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地址:常德经开区德山大道369号   邮编:415001

联系电话:0736-7312225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常德鸿通加油站项目

建设地点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大道以东、桃花山路以北

建设单位

常德鸿通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环评机构

常德市奇正环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环境概况

 

项目拟建地位于常德经济开发区常德大道以东、桃花山路以北,红线范围面积为3551.5m2,新建二层站房一座,建筑面积为396.9m2,罩棚428.75m2、洗车场所及其它辅助配套设施(配电、消防给排水、自控仪表等),加油站拟设双枪双油品潜油泵式加油机6台,地埋式卧式储油罐4个(其中3个汽油罐:92号、95号、98号的40m³汽油罐各1个;40m³的柴油罐1个),油罐总容积为140m³(柴油罐容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结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年修改版)中第3.0.9条加油站的等级划分,本项目属于二级加油站(90≤总容积≤150m³、单罐容积≤50m³)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

为控制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采取如下措施:

①洒水抑尘: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1-2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开挖土石方、建筑垃圾在综合利用或外运处置前的临时堆置也应及时采取洒水抑尘。

②围栏挡尘:在施工现场临近居民点侧,连续设置不低于2.5m高的围挡,在一般厂界应连续设置不低于1.8m的围挡,并做到坚固美观。围护高度以略高于建筑物高度设置为宜。

③控制车速:本场地施工车辆在进入施工场地后,需减速行驶,以减少施工场地扬尘,建议行驶车速不大于5km/h。此时的扬尘量可减少为一般行驶速度(20km/h计)情况下的1/3。

④保持施工场地路面清洁: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选用专用渣土车以减少洒落。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干净,为了减少施工扬尘,必须保持施工场地、进出道路以及施工车辆的清洁,派专人及时对运输道路进行清扫,对施工车辆及时清洗,禁止超载,对运输道路路面状况较差的路段铺设钢板,防止洒落等有效措施来保持场地路面的清洁,减少施工扬尘。

⑤避免大风天气作业: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堆放场地应避开居民区的上风向,必要时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水泥、沙石等的装卸作业,对水泥类物资尽可能不要露天堆放,即使必须露天堆放,也要加盖防雨布,减少大风造成的施工扬尘。

(2)施工机械和车辆尾气

在施工作业中,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开挖、场地平整、建筑施工、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出各类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SO2、烟尘,但排放量不大,且排放点分散,处于开阔地带易于扩散,对环境影响较小。

为了缓解施工期产生扬尘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本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建设单位应采取如下针对性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过程中,每天对运输道路和积尘较多的施工区进行 4~5 次的洒水措施,可使施工工地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扬尘量减少70%以上,有效减小扬尘对项目附近环境空气的影响。

②对施工场地四周进行围挡,加大洒水抑尘力度。

③土石方开挖、调运、装卸等极易产生扬尘的施工环节尽量避免在大风干燥季节实施;车辆装卸应尽量降低操作高度,粉粒物料严禁抛洒;细颗粒散装建筑材料应储存于库房内或密闭存放,运输采用密闭式罐车运输。

④土石方运输车辆的车斗应进行覆盖,避免沿途尘土洒落;严禁车辆超速行驶, 以防止运输中的二次扬尘产生。

⑤对进出施工场区的道路进行清扫和洒水抑尘;并加强进出场区道路的维护,避免运输道路的损坏造成运输车辆颠簸,从而产生扬尘。

⑥土石方开挖时应及时送至填方处,并压实,以减少粉尘产生量。

⑦完工后及时清除建筑垃圾。

施工现场实行“六化”标准和“作充值卡100%”:

(1)“六化”标准

施工工地围挡化、裸露土方覆盖化、出入车辆冲洗化、出入车辆封闭化、主干道全硬化、设置扬尘监督标牌化。

(2)“八个100%”

施工现场围挡达标率100%、裸露土方覆盖率100%、出入车辆冲洗率100%、主干道硬化率100%、设置扬尘监督牌率100%、拆除工程洒水压尘率100%、设置PM2.5、PM10扬尘在线监测仪率达100%、设置扬尘远程监控率100%。

采取上述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当地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和施工生活废水。

(1)生产废水

供水管网施工施工期间定向钻施工将会产生泥浆水,经沉淀后回用做洒水降尘,不排放。

施工土地开挖造成地表裸露,施工渣土临时堆存被大雨冲刷时形成含泥沙雨水,为减少雨天在项目施工场地形成的地面径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应在施工场地内开挖临时雨水排水沟,在雨水排水口处设置临时沉淀池,对场地内的雨水径流进行简易沉淀处理,并在排水口设置细格栅,拦截大的块状物,收集含泥雨水并沉淀处理后回用。

施工现场将使用挖掘机、定向钻设备等施工机械和设备,施工过程机械维修将产生一些清洗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泥沙。由于油污消解时间长,且有一定的渗透能力,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可在项目临时施工场区内修建临时隔油沉淀池,使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于洒水抑尘。

(2)施工生活废水

施工人员为当地工人,不在施工场地居住、用餐,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主要为粪便污水。生活污水中污染物较简单, 主要成份为 CODcr、NH3-N 等,污染物浓度较低,CODcr 一般为 200~250mg/L,NH3-N 一般为 15~25mg/L 左右。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周边农户化粪池等卫生设施收集处理。

因此,施工期废水经处理后,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3、声环境影响分析

主要为施工机械运行噪声,包括运输车辆、施工机械等,影响范围在施工现场。施工机械如装载机、平地机、推土机、挖掘机等设备运行噪声。

因此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①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放置在远离敏感点的位置,控制施工场界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要求。

②施工单位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选用施工机械。

③施工现场尽量减少超标设备的使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在噪声敏感点处禁止夜间施工。

④靠近学校及医院施工需设置声屏障。

⑤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保证施工机械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状态。

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对最近居民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

(1)废弃土方

根据现场踏勘可知:本项目土石方可实现自身平衡,无弃方产生。

(2)建筑垃圾

主要为废混凝土地、废包装物等,全部用作土方回填。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各类固废均可体系到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气处理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贮油、卸油、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非甲烷总烃(以VOCs表征)、汽车尾气和柴油发电机废气、食堂油烟废气、卫生间臭气等,均为无组织排放。

其中贮油、卸油、加油过程中产生的非甲烷总烃经油汽回收系统回收后,无组织排放至大气中;汽车尾气和柴油发电机废气产生量较小,直接无组织排放至大气中;食堂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外排至大气中;卫生间内常打扫,减少臭气产生量。

2、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可行性分析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储油库、加油站》中汽油储罐、汽油加油枪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推荐可行技术为:污染治理设施为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污染治理工艺为油气平衡、油气回收。本项目设置一次、二次回收系统,符合要求。

根据《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本项目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见表4-2:

表4-2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序号控制要求项目情况是否符合1VOCs物料储存无组织控制要求1.1VOCs物料应储存于密闭的容器、包装袋、储罐、储库、料仓中。本项目汽油、柴油均储存于地埋式双层储罐内。符合1.2VOCs物料储罐应密闭良好,其中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应采用低压罐;采用固定顶罐罐体应保持完好,不应有孔洞、缝隙;储罐附件应密闭;且定期检查呼吸阀的定压是否符合设定要求;储罐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修复或停止使用。本项目采用卧式地埋双层储罐,为低压罐,罐体完好,无孔洞、缝隙。建议建设单位定期检查呼吸阀定压是否符合要求。符合2VOCs物料转移和输送无组织控制要求2.1液态VOCs物料应采用密闭管道输送。采用非管道输送方式转移液态VOCs物料时,应采用密闭容器、罐车。采用罐车运输油品至储罐内,储罐内油品采用密闭管道输送至加油机内。符合2.2挥发生有机液体应采用底部装载方式。本项目采用底部装载方式。符合3工艺过程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3.1VOCs物料卸(出、放)料过程应密闭,卸料废气应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无法密闭的,应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应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VOCs物料卸料过程中采用一次油气回收装置。符合4VOCs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要求4.1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应与生产工艺设备同步运行。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对应的生产工艺设备应停止运行,待检修完毕后同步投入使用;生产工艺设备不能停止运行或不能及时停止运行的,应设备废气应急处理设施或采取其他替代措施。项目运行时,油品回收系统与生产工艺设备同步运行。油品回收系统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加油枪应停止运行,待检修完毕后同步投入使用。符合4.2企业应建立台帐,记录废气收集系统、VOCs处理设施的主要运行和维护信息,如运行时间、废气处理量、操作温度、停留时间、吸附剂再生/更换周期和更换量、催化剂更换周期和更换量、吸收液pH值等关键运行参数。台帐保存期不少于3年。要求建立台帐,记录油气回收系统运行和维护信息,且台帐保存时间不少于3年。符合

3、废气达标排放分析

本项目按非甲烷总烃总排放量作为无组织排放量,采用估算模型AERSCREEN,对无组织面源的最大落地浓度进行估算。无组织排放达标论证结果见下表。

表4-3 废气无组织排放达标情况表   单位:mg/m3

污染工序污染因子计算结果排放标准标准值是否达标最大落地浓度贮油、卸油、加油非甲烷总烃0.032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2020)4达标

 

4、废气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达标区。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各废气排放源均采取相应可行技术进行治理,净化后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综上,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可接受。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废水处理措施

项目已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由厂区雨水收集系统排至市政雨水管网。项目废水主要包括初期雨水、职工生活废水、流动人员污水及场地清洁废水。

职工生活用水、司乘人员用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进入德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外排至东风河;初期雨水、车辆清洗用水、地面清洗用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进入德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尾水外排至东风河。

本项目废水产生情况统计见下表:

表4-5  废水污染物信息表

序号产污环节名称类别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污染治理设施名称污染物污染物排放标准mg/L产生浓度mg/L产生量t/a排放浓度mg/L排放量t/aW1职工生活废水(152t)生活废水COD3500.053TW001化粪池2500.038400BOD52000.031500.023250NH3-N200.003150.00225SS4000.0612000.03300总磷50.00150.001/W2司乘人员废水(35.04t/a)生产废水COD3500.012TW001化粪池2500.009400BOD52000.0071500.005250NH3-N200.001150.00125SS4000.0142000.007300总磷5/5//W3车辆清洗废水(525.6t/a)生产废水SS3600.189TW002隔油沉淀池1000.053300石油类200.011100.00530W4地面清洗废水(851.58t/a)生产废水SS1800.153TW002隔油沉淀池1000.085300石油类300.026100.00930W5初期雨水(78.84t/a)生产废水SS3000.024TW002隔油沉淀池1000.008300石油类200.002100.00130

2、废水处理设施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实行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制。清洁雨水排入雨水管网,设雨水切换阀。员工及流动人员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场地清洁废水及初期雨水经站内隔油沉淀池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及德山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德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排入东风河,最终进入沅水。

 

3、废水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储油库、加油站》及《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 819-2017),项目运营期监测计划如下

表4-7  项目废水监测计划

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率废水总排放口DW001化学需氧量、氨氮、pH值、悬浮物、石油类次/年

 

声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1、噪声处理措施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设备运行产生的机械性噪声及加油车辆产生的噪声,其源强在60~90dB(A)之间。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为选用低噪声设备、管理出入车辆等措施。

表4-8  主要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

项目位置数量/台声源声级dB(A)(单个设备)持续时间治理措施治理后源强加油泵站内260~70工况时加油泵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置减振垫,出入站内的机动车严格管理,采取车辆进站时减速、禁止鸣笛、加油时车辆熄火和平稳启动等措施55~60加油车辆站内/65~9055~60

项目厂界东、南、北侧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中的 2 类标准,西侧临常德大道路执行 4类标准。本项目的噪声源主要为加油泵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设备噪声以及加油车辆在进出加油站时产生的交通噪声。根据相关资料,加油泵等设备运行噪声值一般为 60~70dB(A),车辆进出加油站行驶噪声一般为 65~90dB(A)。加油泵运行噪声较低,且布置在地下,噪声传至地面后对外环境影响较小;车辆进出加油站时,行驶速度慢,噪声一般不高,经距离衰减后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

本项目配备有一台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使用,使用频次较低,但使用时柴油发电机噪声值可以达到 98~105dB(A),故环评同时对其进行分析。

项目柴油发电机拟放置于项目站房的发配电房内,该地点距离项目边界最近约50米。发电机工作时最大噪声值为105dB,故环评对其发电机隔声提出如下要求:

①发配电间需采用加厚墙体进行隔声(一般来说,密封水泥墙体隔声效果可达到25dB)并采用双层隔声门窗;

②柴油发电机需配置一定的减振措施(如底部加装弹簧脚垫等)及消声装置;

③隔声后的机房加装强制进排风消声通风设备来通风散热,将机房外进排风口噪声控制在 65dB(A)以下,这样既可保证隔声效果,又能保证机房内热空气及时排出。

采取以上措施后,预计项目厂界东、南、北侧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西侧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 类标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1、固体处理措施

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油罐废油渣、含油手套及抹布、隔油沉淀池油泥等。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处置;油罐废油渣交由有资质的专业油罐清洗公司直接进行处理,所以产生油泥不在站内暂存;隔油沉淀池油泥暂存于危废暂存间,不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含油手套及抹布暂存于危废暂存间,不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表4-10  项目固体废物产排情况表

序号类型数量废物属性危废编号去向1生活垃圾3.833t/a生活垃圾—交环卫处理2油罐废油渣60kg/3年危险废物HW008委托具有处理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理3隔油沉淀池油泥1.2kg/a危险废物HW08委托具有处理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外排4含油手套及抹布1.2kg/a危险废物HW08委托具有处理危废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外排

2、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1)一般固体废物环境管理

厂区内员工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2)危险废物收集的环境管理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项目各项固体度物处理,环评提出以下要求:

a)一般固度不能随意丢弃,必须分类收集并暂存于一般固度暂存间,暂存使用专门的容器承装,必要时密封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b)各危险废物均分开贮存于符合标准的容器内,采用钢圆桶、钢罐成塑料制品等容器盛装,所用装满待运走的容器或贮罐都应清楚地标明内盛物的类别与危害说明,以及数量和装进日期,并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厂区内还应配备消防设备。

c)废物贮存容器有明显标志、具有耐腐蚀、耐压、密封和不与贮存的废物发生反应等特性:收集固体废物的容器放置在隔架上,其底部与地面相距一定距离,以保持地面干燥;贮存场所内禁止混放不相容危险废物。

d)危险废物转移处置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应采取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制度,保证运输安全,防止非法转移和非法处置,保证危险废物的安全监控,防止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发生。

e)本项目产生的所有固体废物均需按要求进行处理,不得在厂区处理。

f)项目废物暂存间的防风、防雨、防水、防渗等设计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的相关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间必须要密闭建设,门口内侧设立围堰,围堰容积应满足危废暂存量的要求。地面应做好硬化及“三防”措施,即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贮存场所地面须硬化处理,并涂至少2mm密度高的环氧树脂,以防止渗漏和腐蚀。存放液体性危险废物的贮存场所须设计收集沟及收集井,以收集渗滤液,防止外溢流失现象。贮存场所不得连接市政雨水管或污水管,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泄漏物,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冲洗废水必须纳入企业废水处理设施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3、危废暂存间合理性分析

a.危废暂存间建设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在站房东北侧设置约5m2的危废暂存间,并要求在此标明警示标志。项目产生的危废主要为隔油沉淀池油污、含油抹布和油罐废渣,根据实际堆放情况,收集后交由资质单位处理。

危度暂存间的储存空间会与危度的产生量相匹配,杜绝出现乱堆的现象,危废暂存间采用砖混结构,地面进行硬化、防腐防渗处理,且周边200米范围内无饮用水源,危废暂存间设置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危废暂存间你内要设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故本项目危废暂存间设置合理。

b.贮存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本项目危险度物在贮存过程中,分类收集,存于铁桶内,危废暂存间建筑材料防渗防腐且地面硬化,堆放过程中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呈现封闭状态,本厂区设置2m2的危废暂存间,危废分类收集,存于各与其不相容的铁桶内,且对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运输处理,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并设隔离问间断,本项目危废暂存间周边无敏感目标,故不会对周边环境及地表水、大气等造成环境影响。

4、委托处置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危险废物由厂区分类收集后并贴上标识,暂存于厂区内危废暂存间内,再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实行五联单制度,运出单位及当地环保部门、运输单位、接受单位及当地环保部门进行跟踪联单,故委托处置无太大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做到了合理处置,能避免危险废物直接排入外界环境,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环境空气不会造成较大影响,措施可行。

11、土壤、地下水防范措施

1、防渗措施

项目生活污水都能经厂内污水管道排入场区化粪池进行处理,且化粪池按要求采取了防渗措施。

项目厂区按照规范和要求对罐区、危险废物贮存间等采取有效的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并加强对原料运输和危险废物储存的管理,在正常运行工况下,不会对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但在非正常工况下或者事故状态下,如原料储罐破损发生泄漏,污染物和废水会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针对本项目营运期可能发生的地下水/土壤污染,采取源头控制和“分区防治”措施。

本环评要求项目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中相应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项目已经在地埋底部及四周设置防渗措施,同时对站区路面、隔油沉淀池采用混凝土防渗处理。储油设备采用地埋式钢制卧式油罐,油路管线采用无缝钢管,使用焊接工艺,敷设于地下,钢罐和钢管进行加强级防腐处理,以防止钢罐和钢管腐蚀造成油品泄漏而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本项目地埋式卧式储油罐4个(其中3个汽油罐:92号、95号、98号的40m³汽油罐各1个;40m³的柴油罐1个),油罐总容积为140m³),均为双层储罐。

危险废物暂存间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及防治对策如下:

为有效防止项目废水跑、冒、滴、漏对厂区地下水造成不利影响,本项目采用双层罐,储油罐、埋地管道均采用环氧煤沥青加强级防腐处理;设置防漏罐池,把油罐放置在防漏罐池内,双层油罐、防漏罐池的渗漏检测采用在线监测系统。项目采取以下防渗措施:

表4-11  拟建项目污染区划分及防渗等级一览表

分区厂内分区防渗等级重点防渗区储罐区、危废间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K≤1×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一般防渗区隔油池输油管线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10-7cm/s简单防渗区站房一般地面硬化

A 重点防治区防渗措施重点防治区:储罐区、危废间。根据拟建工程地下水污染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①重点防治区防渗

②管道防渗漏拟建工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需通过污水管道收集 ,为防止污水收集、输送、外排过程发生渗漏,项目污水管道均采用HDPE防渗轻质管道;管道外设管沟防护,管沟采用人工防渗材料进行防渗,保证防渗材料渗透系数≤10-7cm/s。

防渗罐池、隔油沉淀池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外侧做防渗层,建议采用由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与粘土(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它材料)衬层组成的防渗层,防渗材料渗透系数应≤10-7cm/s。

B 一般防治区防渗措施一般防治区:站房内。该防渗区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为1.0×10-7cm/s、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

为确保防渗措施的防渗效果,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管理,严格按防渗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防渗措施的日常维护,使防渗措施达到应有的防渗效果。同时应加强生产设施的环保设施的管理,避免废水跑冒滴漏。

C 简单防渗区:除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绿化区域以外的区域,该区域只需做一般地面硬化即可。

地下水污染监测措施:为了及时准确的掌握项目所在地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情况,应对该厂区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的监测,防止或最大限度的减轻项目对地下水的污染。

D 管理措施

①防止地下水污染管理的职责属于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防治地下水污染管理工作。

②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地下水监测工作,按要求及时分析整理原始资料、监测报告的编写工作。

③建立地下水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与厂环境管理系统相联系。

④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在制定预案时要根据本厂环境污染事故潜在威胁的情况,认真细 致地考虑各项影响因素,适当的时候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演练,不断补充完善。

E 技术措施

①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要求,及时上报监测数据和有关表格。

②在日常例行监测中,一旦发现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异常,应尽快核查数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并将核查过的监测数据通告厂安全环保部门,由专人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核实,并密切关注生产设施的运行情况,为防止地下水污染采取措施提供正确的依据。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了解各污水构筑物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出现异常情况的装置、原因。加大监测密度,如监测频率由每月(季)一次临时加密为每天一次或更多,连续多天,分析变化动向,周期性地编写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定期对污染区的生产装置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企业在加强管理,强化防渗措施的前提下,污染物渗入地下的量极小,对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污染物渗入地下的量极其轻微,不会对评价区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

在严格落实以上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区域地下水环境基本不会受到项目的污染影响。

 

 


归档时间:
已归档